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cos图集

感觉跨年还是前不久的事,转眼却发现2018年的日历竟已撕完了十二分之一,“人越长越抓不住时间”,我总算也有点理解了。

煽情过后便要引出今天的主题了。这个“东西”它既像泡沫,也像花火,它多从二次元的脑洞中诞生,又能像流感病毒般迅速攻占大批三次元高等人物愚蠢的大脑。它可以像我一样打煽情牌,也可以靠鬼畜污染你的视听;它勾起的兴许只是一段回忆、一种执念、一种久违的情感或是一次难得的放纵。

若你问:

“《君の名は》?”

它会答:

“《Call me by your name》!”

“是它是它是它就是它,我们的朋友小meme!”

Δ《pop子与pipi美的日常》

meme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词肯定会想:“么么”是什么鬼东西?其实“meme”念作弥母、米姆,又名模因、迷因、拟子等等。在度娘百科中对,它最简明的定义为:指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思想、行为或者风格。

为了让其显得比较“高大上”以及映衬它强大的传播性,在众多音译中我更偏向使用“弥母”称呼它。当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能一眼就从庞大的汉字群中看到这个今天的关键词,下文仍会继续使用原名“meme”。

Δ pepe蛙也是一种meme

说到meme,该词最早源于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概念。生物的遗传基因(Gene)会复制自己遗传给后代,而meme则是文化传达的单位,是模仿单位这个概念的指示名词。根据希腊语Mimeme(生物从母体向后代遗传基因)的谐音,为使其读上去与gene一词相似,道金斯为之取名为meme。

道金斯认为,“任何一个事物要构成一种复制因子必须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而在他看来,meme完全具备这三个特征:meme具有遗传性——其传播的过程即遗传的过程;meme具有变异性——其内容在传递过程并中或许会有增减等变化;meme具有选择性——其传播能力是不同的。

所有生物都会将自己的基因复制后遗传给后代子孙,从而生物才能够进化,这是进化论的原理。而meme也遵循着进化论中优胜劣汰的那套理论,只有在“严苛”环境下生存下来的meme才能像遗传基因般向后世传播。

Δ《迷因效应》一书对meme的解读

小岛秀夫与《我所爱着的MEME们》

小岛秀夫大家都不陌生,《合金装备》之父嘛!他的最新作《死亡搁浅》仍处于内测阶段,何时与玩家见面还是未知,而上周刚发布的《合金装备:生存(Metal Gear Survive)》(简称MGSV)却是首部完全离开小岛的《合金装备》游戏,且题材为最多四人进行合作的打僵尸类游戏。

广大合金玩家质疑该作的点子(打丧尸)仍来自小岛秀夫,是其在Konami的遗作,对此他并不接锅。“《合金装备》是关于政治小说和间谍活动的一部游戏,”小岛解释说:“僵尸怎么会适合这种题材?”他还表示如果他参与制作,就不会是丧尸而是机甲部队。

Δ 小岛秀夫

以上是题外话,之所以提起他是因为他曾在5年前出过一本名为《我所爱着的MEME们》(简称《MEME们》)的书,和读者们分享了带给他无数灵感的故事。《MEME们》“不是成功论,也不是处世之道,不是成为有钱人的攻略,也不是受异性欢迎的秘诀宝典”,可以想象此类书籍是很难在粉丝圈或业界外打开市场的。

但在小岛秀夫看来,meme更像是他阅读过的书籍、故事里的某些精神化身,是“人们存在过的证据与幻影”,所以出书在他眼中可能更像一种仪式,诚如他在前言的最后说到:“我将我的MEME接力棒,传递给正捧着这本书的你。”

现代meme效应与病毒营销

“meme效应”出自高德创始人高德的《迷因效应(Meme Effect)》一书,指代观念、思想和文化的总和。如果说小岛秀夫对meme传递的理解尤如《黑暗之魂》中的“传火”一般神圣的话,那当下多数在人群中散播开来的meme则可能更倾向于一种病毒式的“感染”,也就是我们说的病毒营销——其最大的“本领”就是带节奏。若以此为标准的话,那短短的一月份内的确涌现了不少这样带节奏的meme,难怪时间就在一片“动次打次”声中随风飘逝了。

三款游戏

三款游戏分别为《人类:一败涂地(Human:Fall Flat)》、《恋与制作人》以及《旅行青蛙(旅かえる)》。

《人类:一败涂地》是2016年上线的一款第三人称物理解谜冒险游戏,且从各方面来说都相当粗糙:极简画风、没有UI、纯色块拼装成的物体以及让人捉急的中文字库……玩法上虽然难度循序渐进,但也谈不上多么出彩,唯一的亮点就是玩家控制的小人,没有骨骼支撑的身体仿佛得了“软骨病”,自定义角色也被玩家们玩出了鬼畜的感觉。

Δ 玩家自定义的“一拳超人”琦玉老师

那么这款“半成品”级别的游戏凭什么突然吸引了众多主播将其摆上“舞台”,又凭什么打动了大批观众去亲身体验呢?真相就是,制作组在10月份的一次更新中加入了多人模式,最多支持8人联机,从此彻底改变了这款游戏。

原来一个人的受苦之旅,现在变成了拯救智障队友。

幸灾乐祸作为一种被多数人刻意隐藏的习惯也能在多人模式下得到彻底的释放。

Steam中游戏评论页面下许多人表示这款游戏帮他们找回了久违的、与三五好友一起在游戏中畅怀欢笑的快乐,正是这种快乐让他们自愿地向周围人分享、安利这款游戏,并不断地在人与人间传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meme效应传播案例。

在我的朋友圈,《人类:一败涂地》还只能算是偶尔出现,真正刷屏级的两款游戏是月初的《恋与制作人》和最近的《旅行青蛙》,这两款游戏我相信各位都已十分熟悉,因此在这就不多作介绍了。

Δ《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

它们的风靡与《人类:一败涂地》颇有共通之处,无非就同我开头所说的那样,引动了玩家的某种情绪。

《恋与制作人》唤醒了“少女”心中的玛丽苏情结,因此成功地用四个“野男人”就将千万女性玩家“套牢”,氪金抽不到羁绊仍不忘在朋友圈表忠心、宣示主权,其毅力与决心让吾等胆寒。

Δ 但我的这位好友发泄完后并未卸载

《旅行青蛙》则继《猫咪后院(ねこあつめ)》之后再次证明了可爱小动物的魅力。

作为一款休闲放置类手游,《旅行青蛙》主打“佛性养蛙”的主题,却成功为青年玩家们营造了一种“为人父母”的氛围。因为父母畅聊的话题中永远有“孩子”的一席之地,所以当我们有了“蛙儿子”,也会很自然地渴望与他人分享心情。

与其他放置类游戏不同,它放置的不是经验、等级、道具,而是玩家的牵挂,这种牵挂的受众广、共鸣高,无疑是一种更聪明、更高级的选择。

Δ 一张汇聚了无数玩家心声的表情包

这三款游戏都可以概括为“有毒”的“魔性”游戏,它们不像《王者荣耀》或《阴阳师》,本身题材上佳又是玩家群体大的moba和rpg。单从游戏本体来看,它们的火爆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但从其背后引导出的玩家情感来说,也着实抓住了当代人的某些“痛点”,被大肆传播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一部动漫

顺着几款“有毒”的“魔性”游戏,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这部动画同样离不开这两个标签,甚至毒性更强、更魔性!混迹b站关注每月新番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简称《pop子》)

Δ 一部堪称“车祸现场”的番

在聊它前,你可能还得了解下什么是“kuso”。所谓kuso片,开始指的是粪作(ACG圈中对辣鸡作品的一种称呼),后来延伸出恶搞、无聊的意思,和国人所说的“无厘头”有几分相似。

《pop子》自诩为一个简单的kuso动画,事实证明它做到了——它没有要为观众奉上一部“好动画”的态度,制作人员也没有想让它成为一部感人作品的觉悟。但我仍然推荐游戏爱好者们一定要去看一下此动画,因为它绝对称得上是一部活用neta元素的大师级作品,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作品被玩出花来。

比如这样,

Δ《超时空之轮》中男主的必杀技

这样,

Δ 小智、博士、御三家…

或是这样……

Δ《上古卷轴5:天际》

实际上《pop子》也确实成为了病毒般的meme:首话的“生气了吗”梗成了b站弹幕的常客,pop子和pipi美形象和《恋与制作人》的四个“野男人”以及《旅行青蛙》里的国民“蛙儿子”一同组成了一月表情包风景线;第三话播出后官方组织了一个线下活动发放克隆pop子面具,但因为现场人数过多被警察叫停,大量的粉丝不满地伸出中指,结果就出现了下面的场景……

《pop子》是没什么营养,不过没营养不等于没意义,所有作品都需要为欣赏者带来意义。以往的大部分作品依靠作者的内容来确定其意义,《pop子》则不同,它摒弃了传统的模式,选择把创造意义的权利交由观众。

它正是在观众对它的意义挖掘中(有好也有坏),做到了拳打紫罗兰(《紫罗兰永恒花园》)脚踢国家队(《DARLING in the FRANXX》)的壮举,奠定了自己“一月霸权(点击率最高)”的地位。

一个角色

以上的meme只要你身处国内一定都有所耳闻,像《旅行青蛙》就登上了地方台的晚间新闻,《人类:一败涂地》和《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是先靠国外的主播们带火后波及国内的,而下面这只“红色针鼹”如果你没看过上上周的《壹周快评》,那我猜你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它的正式名称为“乌干达纳克鲁斯”,而且由来相对复杂,结合了许多老梗。

首先纳克鲁斯是索尼克系列中的一个角色,曾经有个视频主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了一个自己画的丑萌版纳克鲁斯,恶搞的造型很快博得了观者的眼球并取得了大量人气。

VR Chat火爆后,因应用内含让用户上传自制虚拟形象的系统,因此有人将这个形象做成了3D模型并导入应用,供所有用户自由使用,这也间接造成了后来红色针鼹模型的泛滥。

Δ 制作者对自己的mod被滥用也感到十分崩溃

而关于乌干达的部分则众说纷纭。数月前Twitch知名主播Forsen在直播时打开了一部“久负盛名”的乌干达“烂片”——《谁杀死了亚历克斯队长?(Who Killed Captain Alex?)》,电影里“视频笑话人(Video Joker)”(乌干达的一种本土化职业,在播放电影时提供翻译、解说、配音、主持、脱口秀等)独特的腔调让人忍俊不禁,他的台词很快成了他和粉丝们在频道里聊天的常用语。

之后Forsen玩《绝地求生》时,粉丝们会想方设法挤进他的战场,并成群结队地追杀他,一边模仿“视频笑话人”操着阴阳怪气的英语念着他的搞笑台词,一边包围Forsen将其乱拳殴死——这种行为像极了后来席卷VR Chat的“乌干达纳克鲁斯”的蓝本。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梗来自于Youtube的一个著名恶搞系列视频弥美Mime,它的作者喜欢模仿非洲口音,假扮成会通灵的乌干达玩家,通过曝出对方的私人信息来吓唬其他玩家,其中的经典台词就是“Do you know de(the) way ?”

Δ 该系列视频封面的风格如图所示

不论根源出自何处,“乌干达纳克鲁斯”的爆红与纳克鲁斯和乌干达本身都没有太多关系,按亚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所说,“这完全是一场‘随机拼贴’而成的盛装舞会”。这也的确符合VR Chat当下的环境——它本身即是网络最美好与最黑暗面的集合,是个群魔乱舞、释放自我的“混沌”场所。

“乌干达纳克鲁斯”最初只是玩家小范围的搞笑行为,却作为一种meme通过视频等形式迅速扩散,最后渐渐失控,给许多VR Chat的用户带来了困扰。尽管这个集合梗的恶化大程度上要归罪于其在内容上本就涉及了种族、性别歧视,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病毒式传播的meme双刃剑的一面。

Δ 他们会围着女性角色喊她们“Queen”、“骚扰”她们

写在最后

再回头想想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一些网络用语和流行词,多数出自最近的热点,其中难免就会涉及敏感话题:种族、国家、地域、性别、贫富等等。将这些梗、这些词挂在嘴边的我们并非都是极端主义者,然而meme三大特征之一的变异性注定了很多东西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步失去其最初的意义,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强迫”我们做了不想做的事。

在写完上述内容后,我突然想起自己漏了一个和游戏有关的meme——《贪玩蓝月》的“渣渣辉”。这同样是一个被玩坏的meme,太多的恶意好评把游戏的评分从1.7拔升至8.3,导致taptap官方不得不发布紧急公告对情况进行说明并大量删除这些“恶评”。

所以最后的最后是想告诫大家,玩梗需慎重弥美Mime,请大家擦亮双眼,传递正能量的meme,杜绝低俗“毒瘤”。

Δ 站了一周真是辛苦你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cos美图,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在线查看 点击查看详情